日盈活动|呦呦鹿鸣,菩提之心   ——日盈印度行(一)

  随着"一带一路"产业政策的深入人心,近日,上海日盈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对印度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走访调研,感触良多。

  印度,古称"天竺",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是南亚次大陆上人口、面积、综合国力均排名第一的大国,"金砖国家"组织成员国,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,也是当今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员。怀着对古印度灿烂文明的憧憬和现代印度的好奇,日盈管委会一行踏上了西行的航程。

 

1.png

 

  国人对印度最古老也最普遍的认知,恐怕就来自不朽名著《西游记》了。大唐玄奘法师只身西行,舍身求法,然后又将佛法带回东土大唐发扬光大,既是佛教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环节,更是中印两大古文明交流史上的盛举,对整个佛教文化乃至唐朝以后的中国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,其中关于佛教大乘教派的一些宗教思想还传播到了日本、朝鲜等地,影响之大、范围之广,堪称史无前例。正是基于对先贤的这份景仰,日盈此行的第一站,就选在了释迦摩尼初转法轮的遗址——鹿野苑。

 

2.png

 

  鹿野苑位于瓦伦纳西北面10公里的地方,始建于阿育王时期。据传,在一个佛教典故中,菩萨化现为鹿王,为了保护鹿群,将自己献给了国王,而国王也因此感动,而建立了公园,以保护鹿群。当年,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后,西行200公里,来到鹿野苑,随后就在这里对父亲净饭王派来照顾他的5个随从讲解佛法,向他们阐述人生轮回、苦海无边、善恶因果、修行超脱之道。5人顿悟后,立即披上了袈裟,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侣。至此,佛教最终具备了佛、法、僧三宝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宗教。释迦牟尼从此开始,住世说法四十五年,讲经三百余会,化度弟子数千人。这里也被尊为佛祖"初转法轮"之地。

 

3.png

 

  但就是这样一个佛教的圣地,因为印度多年的民族矛盾、宗教冲突加上外敌入侵、内乱频发,终于毁于战火,泯灭与历史长河之中。直到1837年,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·康宁汉爵士创建印度考古勘探团,在瓦伦纳西附近挖掘了一些佛教遗址。十多年后,中国僧人法显的《佛国记》和玄奘的《大唐西域记》相继在英国出版。对照两本著作透露的信息,卡宁厄姆确认了遗址的身份:宏伟的圆顶建筑是一座佛塔,是纪念佛祖觉悟后第一次讲经的地方,这就是著名的鹿野苑的答枚克佛塔,塔高达39米,直径达28余米,属当世留存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,自此,鹿野苑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。

 

4.png

 

  站在鹿野苑遗址上,回想起当年释迦摩尼传经授法,众生顶礼膜拜的盛况,面对着满目疮痍,不禁令人唏嘘。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只有那高高的石塔,不屈于千年的沧桑,耸然而立,仿佛依然诉说着远去的繁华,捍卫着昔日的荣光,这鲜明的对比,难免使人生出"念天地之幽幽,独怆然而涕下"之感。其实,对古文明、古遗址的维护,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缅怀,更是对本民族自身的认同,是一种民族、文化的自信和骄傲,体现着政府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。相较于我国对古代遗址的保护,尤其是近年来对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念深入人心,鹿野苑的现状显得落寞而孤寂。当看到遗址门外杂乱无章的街市、肮脏的路面、简陋的棚屋,追抢捡拾废品的儿童,这种今昔对比的巨大落差更是令人感触伤怀,宛如佛陀千年的梵音萦绕心间:

  众生皆苦,何时方得解脱?

  敬请期待下集

  《滚滚恒河,濯我神灵——日盈印度行(二)》